保密協議的刑事責任有哪些
如今,很多公司在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同時也會簽訂一份保密協議,負有保密義務的當事人若違反協議,將保密信息泄露給第三方,將要承擔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下面勞動法律網小編為您介紹一下員工違反保密協議的刑事責任。
【相關案例】
某公司的一名技術骨干簽了保密協議,后來該員工被競爭對手公司挖走,其將某公司正在研發產品的技術資料泄露給了對手公司,以致該產品被競爭對手搶先研發上市,此行為給某公司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那么該員工有無刑事責任?是否涉及犯罪?
【案例分析】
技術資料當屬商業秘密的一種,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上述案例中,該員工曾經簽過保密協議,因此,如果有證據證明該員工確實將相關技術資料泄露給了競爭對手,造成了你公司巨大的經濟損失(達到50萬元以上),則根據《刑法》第219條規定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根據該條規定“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知識拓展】
員工違反保密協議的法律責任:
1、違反保密協議要擔民事責任違反保密協議首先要承擔的是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又可以分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雇員違反保密協議很可能同時侵犯了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給用人單位造成了實際損失。因此,用人單位可以要求雇員承擔違反保密協議約定的違約責任,如果保密協議中約定了違約金,則用人單位可以要求違約的雇員支付違約金。如果違約金畸高或者畸低,雙方可以要求適當降低或提高。用人單位也可以選擇要求雇員承擔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但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不能同時適用,用人單位只能從中選擇一種。
2、違反保密協議要擔行政責任侵犯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也可能構成行政責任。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同時工商管理機關還可以責令侵權人將載有商業秘密的圖紙、軟件及其他有關資料返還權利人或銷毀。
3、違反保密協議要擔刑事責任侵犯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如有以下行為,并且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除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上一篇:保密協議的有效期是多久
下一篇:保密協議的內容有哪些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