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改制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
企業進行改制是為了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擴大市場份額,增強自身競爭力。在改制的過程中,可能會與一些職工解除勞動關系。而此時,就需要對被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進行經濟補償。那么企業改制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以下是具體介紹。
根據原勞動部《關于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辦法>的通知》(勞部發[1994]481號)和勞動保障部《關于印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的勞動關系處理辦法的通知》(勞社部發[2003]21號)的有關規定,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對按照規定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應支付經濟補償金,涉及的內容包括經濟補償金支付的標準、職工工作年限的認定以及代扣代繳職工經濟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等問題。
職工經濟補償金支付標準的確定。根據481號文和21號文的規定,職工經濟補償金的標準應該和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正常生產情況下的企業月平均工資一致;職工月平均工資超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不超過3倍的標準確定;職工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確定。
職工工作年限的認定。解除勞動關系職工工作年限的確定要區分兩種情況:一是直接考慮職工在本企業的服務年限;二是從其它單位調入本企業的職工,根據481號文和21號文的規定,企業在計算職工工作年限時,可以合并計算。在實際工作中,是否合并計算,主要考慮職工是否與企業簽有無固定期勞動合同以及職工與企業的身份(永久身份還是聘用身份)等來進行判斷。
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步驟。根據481號文和21號文的規定,職工經濟補償金的計算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計算企業解除職工勞動關系前12個月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的月平均工資;計算應享有經濟補償金的職工人數,包括進入到非國有控股改制企業的人員和不愿進入到改制企業(無論是國有控股還是非國有控股)的人員;計算應享有經濟補償金職工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計算單個職工應享有的月平均工資;計算單個職工應享有的經濟補償金總額,數量上等于第3步和第4步的乘積;計算企業應支付的經濟補償金總額,數量上等于單個職工經濟補償金之和。
經濟補償金涉及的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對于職工獲得的超過企業所在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上的部分,應按照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以北京所在地企業為例,經濟補償金涉及的職工個人所得稅計算步驟為:
首先將應支付的經濟補償金總額換算成月應納稅所得額。公式為,月應納稅所得額=?經濟補償金收入-可稅前扣除金額(四項基金等)-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3]÷工作年限(不超過12年)。
計算經濟補償金月應交個人所得稅。公式為,月應納稅額=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計算經濟補償金應納個人所得稅總額。公式為:應納稅額=月應納稅額×工作年限(不超過12年),此數字是企業在支付職工經濟補償金時,應從總數中扣除的數字,所以,企業實際支付給職工的經濟補償金是應支付的經濟補償金扣除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后的余額。
上一篇: 離職經濟補償金怎么申報
下一篇: 拖欠工資經濟補償是多少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