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從業人員難入社保網
電子商務業的蓬勃發展,為“網商”提供創業平臺的同時,也吸納了很多網絡就業人群。但當涉及到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時,情況卻沒那么樂觀。個中原因,既包括從業人員對社保信息的不了解,也有店主因員工流動強、費用高而逃避為其繳納社保。
“您好,親!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呢?”每天早上9點,在廣東揭陽一家睡衣網店擔任客服的王小姐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在網購平臺的聊天軟件上,用提前設置好的“話術”回復買家提問。
今年19歲的王小姐,只有初中學歷。由于沒有一技之長,他在網上應聘時,看到網店客服對學歷要求不高,且不用風吹日曬,便選擇了這份工作,回答客戶問題,促成交易,并幫助處理發、退、換貨。
雖然先后在3家網店擔任客服,但王小姐的勞動待遇卻沒有變化:不用簽勞動合同或協議,一口價工資,一個月2000元,包吃住,每月休2天,每天早九晚七,10小時工作制,店鋪大促時24小時輪班。
王小姐所在的網店中,有5名客服,2名發包人員,店主兼任運營工作。他介紹,這只是一家私營“作坊”,包括店主在內的8個人都沒有社保,且對自己而言,“我不知道五險有什么用,可有可無。”
調查中媒體發現,網店從業人員中沒有享受到社保待遇的,遠不止王小姐一人。甚至在一些較大規模的網店中,這種情況依然存在。部分網店雖為員工提供社保,但會設置相應的職務門檻和工作年限門檻。
在北京長期擔任女裝店鋪運營主管的黃小姐告訴媒體,其所在的店鋪共40余人,按照人員數量、營業收入完全達到小型企業規模,但只有做到客服主管或倉庫主管等級別,“才有希望跟老板談社保。”
而在一家代繳社保的有公司注冊的店鋪中,其社保代繳的月銷量高達2000筆。但當媒體詢問客服人員自身有無社保時,該客服稱自己還不夠資格申請社保,店鋪規定只有做足一定的年限,方可為其繳納。
日前,人社部和中國就業促進會曾就網店直接就業狀況進行摸底調查,數據顯示,全國網店創業就業總人數約為962.47萬人,但在社會保障領域存在較大的空白。其中,個人網店店主有四成以上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企業網店店主三成以上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而員工的參保率則更低,75.6%的個人網店員工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企業網店受雇員工有五成以上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不了解”,“社會保險費用太高”,是他們未參加社會保險的共同原因。
網店主之所以不給員工繳納社保,在某網購平臺校企合作學院的章眾樂老師看來,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即認為員工的流動性太強,有的干一個月就跳槽,交社保的話太麻煩,“還沒等到交呢,人已經‘跑’了。”
在廣東汕頭經營一家玩具網店的店主陳小姐告訴媒體,由于業務拓展,他在工商部門進行了公司注冊。為應付社保年審,他計劃只給自己和合伙人繳納社保,主要是考慮到社保費用不低,但工作人員“不可能在這兒干一輩子。”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