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變革養老保險制度
2016-06-14作者:未知來源:勞動法律網
所謂人口老齡化,國際上通常的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屬于老齡化社會。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時候,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了7%,60歲人口比重大約10%。
按照前面的定義,我國那時候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過去是正常的速度,真正加快是2010年之后,2030年之后我國老齡化幾乎排在世界前列,這是一個變化的趨勢。老齡化應該是我們將來應對的頭號挑戰。
老齡化有兩個重要的影響:第一個是消費的影響。按照正常趨勢,老齡化意味著“生之者寡,食之者眾”了。中國老年人消費并不高,這些老年人當年收入低,消費低,就造成我們非典型化的老齡化社會。也就是說,設想老齡化社會的消費是一個金字塔型,但是我們人口結構已經是一個倒金字塔型了,這兩者是不對稱的。
第二是對儲蓄有影響。人口年輕的時候儲蓄率可以高,因為“生之者眾”。有一個理論是第二次人口紅利,即人們知道了老齡化情況,會產生一種未雨綢繆的儲蓄傾向。這種高儲蓄來自于特定的條件:一個條件就是養老保障制度必須是積累型的;第二個是要有資本養老,這樣才能變成儲蓄,變成投資。然而我們現在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我們至少要做這兩件事:第一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我們一切經濟來源。基礎設施領域是派生的需求,實體經濟不夠發展,基礎設施超前意義難現,因此必須發展實體經濟,要靠改革來獲得改革紅利。第二,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養老保險制度應該從長期考慮,要從目前的現收現付制變成儲蓄積累型的制度。財富市場和管理市場都應該發育。
上一篇: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有何不同?
下一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解讀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